國小生沉迷手機怎麼辦?用「營隊+實作」把成就感搬回現實的 5 步驟
國小生沉迷手機怎麼辦?用「營隊+實作」把成就感搬回現實的 5 步驟
在人手一機的時代,身為家長可能多少也希望在休假、閒暇時間好好充電休息,此時會把手機或平板直接交給孩子,讓孩子上網或看看youtube影片,最終導致孩子對於3C產品的沉迷。
與其只喊「少看一點」,不如把孩子的興趣、成就感、同儕互動轉回線下:寒假安排 動手做+團隊任務 的營隊,搭配家庭媒體計畫,通常 2 週內就能看到作息與情緒更穩定。
家長指南
作息優先
線下成就感
作息優先
線下成就感
看 8 大主題與課程重點
各城市校區 × 梯次一覽
為什麼孩子放不下手機?先理解 3 個關鍵
- 即時回饋:遊戲與社群提供「立刻成就」。把這份成就感移到線下(作品、比賽、徽章),渴望就能轉移。
- 同儕連結:線上一起玩很容易。營隊把「隊友」搬到現場,連結更深、更穩。
- 作息被擠壓:沒有先顧睡眠與運動,再多限制也難成功(AAP、WHO 建議以作息優先)。
身為家長該怎麼有效控管呢?
① 先訂「家庭媒體計畫」
全家共同決定:睡眠9–12小時(國小)、每日 ≥60 分鐘活動,再討論可用 3C 的時段與地點(不進臥室)。
③ 用同儕把動力拉回現場
邀 1–2 位同學一起報名,讓「一起玩」發生在真實世界(團隊任務+成果展)。
④ 固定「無科技」時段
每天至少 1 段 30–60 分鐘無螢幕(晚餐後、睡前 1 小時),以親子遊戲/閱讀/運動取代。
⑤ 用自然與運動穩定情緒
每週 2–3 次戶外活動:校園跑跳、社區公園、夜間生態走讀(參考:班級活動怎麼玩?)。
家長檢核表(勾選)
□ 本週已安排 60 分鐘 × 5 天活動 □ 睡前 1 小時無螢幕 □ 本月至少 1 次戶外自然活動 □ 已完成營隊報名
延伸推薦主題(把動力轉回線下)
查詢城市 × 主題 × 梯次
立即搶超早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