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3C成癮怎麼辦?
孩子離不開 3C 怎麼辦?家長實用 SOP:7 天減量、家庭數位合約、替代活動庫
老實說,這題沒有魔法。孩子不是壞,是「螢幕比生活更有回饋」:隨時上線、立即刺激、不用被拒絕。要脫離 3C 黏性,做法就是把
「回饋」搬回日常:任務化、可見的成果、穩定的作息與同儕的互動。本篇整理成一套家長做得到的
7 天減量 SOP + 家庭數位合約 + 替代活動庫,照表抄作,一週就看得到變化。
一、重點結論(10 秒版)
- 先穩定再減量:固定吃睡與活動量,比一味沒收更有效;身體穩了,情緒才穩,才有「轉移注意力」的力氣。
- 把手機變「任務工具」:明確使用情境(查資料、拍作品、導航),離開娛樂 App 的自動入口。
- 用「看得見的成果」取代即時刺激:作品、比賽、分享發表,讓孩子在現實世界也拿到成就感。
- 家長說行為,不貼標籤:少說「你沉迷」、多說「你已經努力關掉了 5 分鐘」。
二、常見誤解:為何「直接沒收」常常失敗?
- 只拔插頭,沒補回饋:少了螢幕的瞬間多巴胺,就需要「替代的可見成就」來接棒,否則一定回彈。
- 規則模糊:今天準、明天放寬;孩子抓不到邊界,就會用吵鬧測試極限。
- 忽略身體:睡眠不足、活動量不足,意志力直接見底;先把吃睡動調順,才談管理。

三、先評估:你家的狀況在第幾級?(自我檢核)
Level 1|可調整:能在提醒後 5 分鐘內關機;課業與睡眠大致正常。
Level 2|影響日常:為了裝置發生衝突 ≥ 每週 3 次;熬夜、拖延;假日長時間掛機。
Level 3|高度風險:拒學或逃避活動;明顯情緒失控/攻擊;出現課金、謊報、偷拿裝置等行為。
Level 1–2 多半可靠家庭策略調回來;Level 3 建議同步尋求學校/專業資源(見文末紅色警訊)。
四、7 天減量計畫(不吼叫、可持續)
原則:先固定作息與活動量,再調整螢幕時間;所有規則「前一天晚上」講清楚,隔天照表做,不臨時加碼或取消。
- 第 1 天|盤點:列出常用 App、使用時段、最容易失控的情境。設定兩段「無螢幕時窗」(如 18:00–19:30、21:00–隔天7:00)。
- 第 2 天|整理入口:手機只留工具 App;娛樂 App 全移資料夾第二頁;關通知;客廳充電、睡前不進房。
- 第 3 天|用「任務卡」取代放空:晚餐前 30 分鐘安排任務卡(如下段「替代活動庫」),完成即可打勾與分享。
- 第 4 天|時間盒:娛樂使用改成「一次 20–30 分鐘」;用廚房計時器或時鐘,不用手機倒數。
- 第 5 天|成果牆:把本週的畫作、照片、運動里程、觀察紀錄貼在牆面或活頁夾,周五 10 分鐘家庭小發表。
- 第 6 天|同儕加成:揪同學/堂表兄弟一起完成一個挑戰(如紙船載重/賽車跑道/公園任務),把社交搬回線下。
- 第 7 天|回顧與調整:全家討論哪一招最有效、哪個時段最難守,下一週只優先調 1–2 件事。

五、家庭數位合約(可直接複製)
把規則寫下來,就不需要每天談判。下面這版簡單、可行、可調。
使用情境:平日僅「功課查找/拍作業/聯絡/導航」;娛樂使用僅在【時間段】、每次【20–30】分鐘。
無螢幕時窗:【18:00–19:30】、【21:00–翌日7:00】(吃飯、洗澡、睡覺前後)。
放置地點:睡前統一放在客廳充電座;房間不放 3C。
完成換取:完成今日三件事(功課、運動、家務各一)可換 20 分鐘娛樂。
例外規則:外出導航、緊急聯絡不在限制內;遇家庭活動可額外 20 分鐘。
違規處理:當天暫停娛樂;第二次違規隔日娛樂減半。規則當天不修改,下週檢討。
六、替代活動庫(家裡就能做/不花大錢)
A. 室內:有任務、有結果
B. 戶外:把動能釋放掉
C. 社交:把朋友找回來
- 三人任務:記錄、操控、計時輪流;結束互說一句具體感謝。
- 家庭成果夜:每人 3 分鐘說今天完成的一件事,貼成果牆。

七、家長話術:少火藥,多行為
把「不要用」換成「現在改做」:
✕「不要再滑了!」→ ○「現在進入無螢幕時窗,先把這一頁放在桌上,我們去做 10 分鐘賽車改良。」
說策略,不貼標籤:
✕「你很沉迷。」→ ○「你剛剛自己關掉了,這就是『控制按鈕』,等一下記錄在成果牆。」
先共情,再規則:
「我知道停下來很難,因為故事剛好精彩。現在先停 20 分鐘,我等會兒提醒你再回來看。」
八、紅色警訊:何時需要專業協助?
- 為了 3C 持續逃學/拒學或長期作息嚴重顛倒。
- 出現暴力、自傷、自殘言語或重大衝突。
- 課金、偷拿裝置、長期說謊以取得使用時間。
遇到以上情形,請同步與學校導師、輔導室或相關專業人員討論;家長不是一個人扛。
九、築苗如何對應:把「即時刺激」換成「可見成就」
我們不靠口號,而是把一天拆成可完成的小任務,用同儕與成果展示做回饋:小小奧運會(規則與舞台,替代遊戲即時刺激)、動力賽車營(做中學,改良→測試→再改良)、自然調查局(觀察與證據鏈,讓好奇回到真實世界)、海洋探險號(造船與載重實測)、小小獸醫師(同理與照護)、CEO 實習生(計畫與發表)。想先了解接送與安全,可看 校區與安全介紹;各城市時間請見 全台校區 × 梯次,優惠在 限時活動頁。



十、常見問答(FAQ)
Q1. 要不要數位斷食?一次全禁比較快?
大多數孩子「全禁」只會短暫有效。更穩定的作法是場景分流(工具 vs 娛樂)、時間盒、替代活動與成果展示。真的需要斷食,多半是配合重大調整與專業支援。
Q2. 作業需要查資料怎麼辦?
用家中平板/桌機開「任務模式」:僅開必要頁籤;查完立刻拍照存檔並關閉;不在房間使用,避免滑去娛樂。
Q3. 孩子說「別人都可以」怎麼回?
先同理再界線:「你很在意跟同學一樣我懂。每個家庭規則不同,我們家的做法是先完成三件事,再用 20 分鐘娛樂。」
Q4. 有推薦的「回饋語句」嗎?
「你先把影片關起來再說,這個順序讓你更有掌控。」/「你記下改良後滑得更遠,這就是工程師的做法。」
下一步:把「即時刺激」換成「可見成就」。先挑一個最合孩子的主題看重點,再選最近的校區與時間。